(资料图片)
2月8日下午,在四川省卫健委召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座谈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对此也进行了解读: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但是这一点尚未确定。
梁宗安介绍,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但气溶胶产生有一定条件,一般在医院ICU内因为患者使用呼吸机和其他呼吸治疗操作而容易产生(因此救治烈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负压病房),其他环境一般没有气溶胶微粒,请大家不要担心。对此,武汉传染病专家提醒,气溶胶没那么容易出来,但要重视,按照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多通风的要求,是可以防住气溶胶的。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并不算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说,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形成空气中的小液滴。它并不是一直飘,很容易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和接触传播防范要求相同。
即使是飘的状态,一来我www.nfysw.com们有口罩防护,所以提倡正确戴口罩,口罩要遮严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太可能让人“中招”,在封闭的空间,如电梯、办公室,气溶胶感染风险才会高一些,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排队时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是个比较安全的隔离距离。
一位携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附近,他呼出的空气是不是就饱含了带病毒的气溶胶。郭威说,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位于肺部这种下呼吸道的病毒没那么容易出来,倒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时,更可能产生气溶胶,这和飞沫传播是一致的,其实气溶胶的传播途径也包含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之中。